字帖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缺少的取法来源,但或因为古时候文字和现在有差异,或因为字帖本身漫漶模糊,总有些字不太好认。出现这种情况,我们就该认真查证,弄懂文字的含义。
临摹一本字帖,读帖应该是第一步,假若连字帖的文字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,如何谈得上深入呢?所以,现在网络出现了很多解读字帖内容的视频。这本是一件好事,可如果解读者本身因为文化素养的问题出现错误,那就是误导观众了。
有这么一个视频:一名女性解读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,指出颜真卿在《祭侄文稿》中将“刺史”错写成了“夹(音)史”。她所说的“夹史”,即文中的“刾史”。“刾”与“刺”本来就是同一个字,这位女士在视频中挑出的错字,并非错字。
从汉代隶书兴起之后,“刺”字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写为“刾”的。翻阅历代经典字帖,在汉碑、魏晋法帖、唐人名迹中,这种写法很常见。即使在现代电脑输入法中,也能打出这个“刾”(cì)字。
可别以为这位女士是一个书法的票友,她可是正儿八经的书法专业博士后。我们还可以通过她的经历,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位专业人士:
孙鹤,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书协会员。本科的时候读的是河南大学的历史系;硕士研究生读的是湖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;博士研究生读的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的书法专业;此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方向博士后流动站,成为该院第一个书法专业博士后。
她的经历无不反映出其专业背景的深厚,由历史学,进而研究文字学,再到书法专业,一个书法家所需要具备的文史知识,基本被她学遍了。按道理讲,她应该是文化素养深厚的书法家,即便在书法创作上赶不上书法名家,但起码在文字知识上要远超大部分书法家。然而,一个小小的“刾”字,便让她“原形毕露”了。
这件关于“一个错字”的小事情,却反映出大问题:书法专业博士后,为何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?“刾史”这种写法,在古代碑帖中比比皆是,这位书法专业的博士后,按道理说应该在临帖的过程中碰到过。假如她留心其他字帖中的“刾史”,就可能不会单单指出颜真卿写的是错字了。
由此,我们甚至怀疑这个书法专业的博士后,到底临过字帖没有?书法创作,首先要临摹古代经典的碑帖,从经典中吸取古人用笔方法、结字规律,这才是学书法的正确途径。不临帖,不知书法美在何处,那还谈什么书法创作?
另外,这也反映出现在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出现很多问题。在视频中,孙博士显然不是因为口误,她是真得不懂“刾”字,真得不懂《祭侄文稿》,真得不懂中国书法。这也印证了我们对书法专业博士的一贯印象:他们普遍外语水平不错,但书法水平还不错的,犹如凤毛麟角。
书法专业毕业后,可选择的就业范围相当窄。这些拿着博士文凭的书法专业人士,大多又会在各大高校任教,培养下一代的书法专业人才。自己本身就是书法专业上的“水货”,怎么能教好学生呢?这样教出来的学生,岂不是越来越水?
有人评论说,这只是偶尔一个错误,但就是这样一个小错误,却能带来无量的负面影响,毕竟关于文化的事,都不是小事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
文章来源:《美眉》 网址: http://www.mm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519/1108.html